第三届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召开
本报讯 由北京市政协、民进北京市委等主办的第三届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日前举行。在论坛发言中,有专家代表提出,不少产业园区片面强调入驻企业的数量,甚至出现哄抢企业入驻的现象。
建有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区
据介绍,本市已经分四批建设了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等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覆盖14个区县。据市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占全市GDP比重为12.3%。今后五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文化创意产业呈蓬勃发展态势。
产业园区同质化普遍
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也发现不少的产业园区功能化建设滞后。产业园区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只片面强调入驻企业的数量,忽视入驻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质量,甚至出现众多园区哄抢同一企业、一个企业在多个园区只挂名不经营的现象。
民建北京市经济专委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白远认为,北京真正开发成功并具有市场化潜力的核心文化品牌数量寥寥,因此无法形成创意的制高点,其结果是难以整合周边地区资源。以华北地区5省市自治区为例,京、冀、晋、蒙等5省区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基本上都瞄准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和原创性强的行业,与北京的产业选择雷同率一般在50%-60%,有些规划甚至与北京基本一致。
产业园区应预防“房产圈地”
致公党中央科技委员会委员李岱松发言提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离不开地理空间,土地和房屋是产业发展最基本的需求。以798和宋庄为代表的艺术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是基于低廉的房租和闲适的环境。但是随着集聚区的不断发展,房租急剧抬高,集聚区优势不再,集聚区的发展以削弱自身的发展优势为代价,这种模式有碍于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
李岱松建议,政府应从集聚区和企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力做好服务者的角色,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防止不利于产业发展的因素侵入,尤其应预防打着文化创意产业名号的新一轮圈地和房产运动。
建议增创意产业用地指标
对于郊区县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房山区政协委员、房山历史文化集聚区主任杨海峰表示,郊区县的园区面积大,一般在几十平方公里,但用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用地指标很少甚至几乎没有,限制了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重点项目用地需求高涨与建设用地供应指标有限的矛盾,特别是在面积超过几十平方公里的集聚区,矛盾更加严重,很多重大项目无法落地。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在土地征用方面一视同仁,都以招拍挂的形式拿地,这种做法限制了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杨海峰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并适当增加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用地指标,为重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
溧阳房声明: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溧阳房产网为您提供溧阳房产信息和溧阳二手房信息!了解更多溧阳楼市请到www.liyangfang.com